ChatGPT兩周年反思:技術熱潮與現實挑戰
兩年前,ChatGPT的誕生在人工智能領域掀起了波瀾。**們對其贊不絕口,稱其為“巨大的創新”、“比大多數同類程序更好用”、“幾乎能就任何話題展開對話”。這款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在短時間內以其強大的功能征服了專業人士和普通用戶,社交平臺上充斥著與機器人對話的分享。仿佛一夜之間,每個人都能與一臺機器進行流暢而優雅的對話,盡管答案并不總是準確無誤。許多人感到,他們仿佛在與一個真實的人交流,而非冰冷的機器。11月30日,ChatGPT迎來了兩周年紀念。
然而,這項技術的現狀如何?*初的狂熱已經逐漸被企業間的競爭所取代。微軟迅速與ChatGPT的開發者OpenAI達成合作,谷歌也在不到兩個月后推出了自己的開源模型。但如今,人們開始討論所謂的“失望之谷”——*初的興奮帶來了過高的期望,當這些期望未能迅速實現時,興趣也隨之減退。這是高科技熱潮的自然周期,通常在不到兩年后,期望曲線會再次上升,但幅度會小于**次。
西班牙國立遠程教育大學的語言與計算機系教授胡利奧·貢薩洛指出:“兩年后的**,人工大腦仍然是具有隨機性的超級大腦,它們說話很有**,似乎無所不知,但它們所說的并非真正的知識,而是它們憑直覺獲得的表現其智慧的能力。”ChatGPT模型的創建者之一安德烈·卡爾帕蒂幾周前表示,他看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衰竭跡象。由于已經使用了互聯網上幾乎所有可用的文本來訓練ChatGPT的**個版本,新版本將無法找到更多數據,這意味著模型不會有太大的進步。
在商業領域,投資者尚未找到使生成式人工智能盈利的方法。此外,OpenAI*初宣布將于2023年底推出的GPT-5模型至今未問世。分析師們開始懷疑,它是否真如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所宣傳的那樣具有**性。
根據OpenAI自己的預測,該公司要到2029年才能實現盈利,而在此期間,它每月的支出約為5億美元。估算數據顯示,2024年該公司用于模型訓練的費用將達到70億美元,到明年夏天,OpenAI可能耗盡資金。人工智能**加里·馬庫斯在今年7月表示,再過12個月,人工智能泡沫就會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