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級“羽翼”誕生!InSe晶圓讓芯片跑出后硅速度
2025.07.29
編輯: 珹芯電子
點擊:933
你是否想過,讓手機多用一天、筆記本不再燙手的秘訣,其實藏在一張比頭發絲還薄十萬倍的“薄膜”里?北京大學與中國人民大學聯合團隊近日宣布,已成功拉制出直徑5厘米的二維硒化銦(InSe)單晶晶圓。業內評價,這是后硅時代芯片材料的首次“成人禮”。
傳統硅片走到3 nm關口,漏電與發熱像兩道緊箍咒,越縮越痛。InSe憑借原子級超薄身材和超高電子遷移率,被視作“救火隊員”。難點在于:銦、硒兩元素“脾性”不合,高溫下常“鬧分家”,晶圓極易夾帶缺陷,過去只能手工剝出微米小片。
研究團隊把非晶薄膜放進“液態銦蒸籠”,讓原子重新排隊,十分鐘便長出鏡面級晶圓。首批10 nm溝道晶體管實測開關速度比3 nm硅芯片快三倍,能耗卻只剩十分之一。
對普通用戶而言,這意味著:
? 手機重度續航或延長整整一天;
? 輕薄本跑AI不再燙鍵盤;
? 折疊屏彎折萬次仍信號滿格。
未來兩年,團隊將攜手產業伙伴推進2英寸到8英寸晶圓的工藝放大。當電子在InSe的原子跑道上疾馳,后硅時代的性能紅利,即將走進每個人的口袋。